欢迎来到专栏,和王老师一起解锁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。加入书架,购买专栏,即可解锁全部章节。电子版资料,私信我领取。

都说“不会写作文的语文老师,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”,作为老师,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,和学生一起交流作文,不管对自己还是学生都是一种互相成就。前几个章节,都是给大家点评的同学的习作,这个章节,我也按要求写了一篇作文,与大家分享。

清明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杜牧的这首《清明》,可谓家喻户晓。每逢清明节,这首古诗就会霸屏各大媒体,那么,清明节都有哪些有趣、有意义的风俗呢?

欲知风俗,先知来历。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,千方百计迫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,晋公子重耳就被迫流亡国外。在流亡途中,饿得晕倒在地,一个叫介子推的忠勇之士拿着刀子在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做成了汤给重耳充饥。后来,重耳回国做了霸主对追随他的人论功行赏,介子推却带着母亲隐藏在绵山,纵使晋文公放火烧山也坚决不出。

介子推被火烧死了,晋文公悔不当初,为了纪念这位忠臣,下令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第二年,介子推再次来到绵山纪念介子推时,发现当年烧毁的那棵柳树焕发了新生,晋文公触景生情,便给这棵柳树赐名“清明柳”,并昭告天下把这一天定为“清明节”。

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,还有很多版本,大家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。和来历相比,我认为风俗才是最有趣的。

(一)踏青

“蚤是伤春梦雨天,可堪芳草更芊芊。内官初赐清明火,上相闲分白打钱。”韦庄的《长安清明》这首诗道出了清明节踏青和蹴鞠(踢足球)的风俗。这一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,到了宋代,踏青之风最为盛行,一直相传至今。

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。每年的清明节,旅游景点人数爆满,大大小小的公园也是游人如织,好不热闹。

(二)扫墓

“乌啼鹊躁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累累春草绿。”白居易的这首诗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明节扫墓的凄凉情景。听妈妈说农村的烧纸钱也是有讲究的。给先人上坟,买回的烧黄纸必须用一张元真钱盖在黄纸上面,然后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,依次地盖戳,这样烧的“钱”在下面才真有用。

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4%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5774.html